美国音乐之旅,立减300刀!
首页>攻略游记>纽约生活向来不容易

纽约生活向来不容易

03/25/2013 22:04 发布 类别:攻略游记  |  浏览(2489) 收藏文章

如果想了解纽约的历史,这两个博物馆不能错过。一个是位于Lower East Side的Tenement Museum,一个是Upper East Side的New York City History Museum。


此为Tenement Museum所在的楼,97 Orchard Street。Tenement这个词在英语国家比如苏格兰是等同于apartment的,即多户居住的公寓楼,但在美国尤其是纽约,专指的是给工薪阶层或者下层贫苦劳动人民住的类似贫民窟,区别于中产阶级们住的apartment。后一个词之所以更高级好像是因为来自法语。所以电影电视里常见的救生梯外挂的五颜六色楼大都曾是tenement。


这幢楼建于1863年,在其后的70多年里,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7000多移民来来往往,把这里作为他们落脚曼哈顿的第一个家。由于新闻记者的曝光及多起严重的血汗工厂事故,20世纪初纽约政府对于这种下层贫苦公寓的法规越来越严格,经常要求房东改善房客的居住环境。此楼的房东不想再花钱花功夫改造,就在1935年索性把此楼除底部的商店外都空关着,直到1988年这楼被重新发现,改建成了博物馆。


参观这楼的话一定要参加博物馆组织的专人导览(成人票价22刀,有点小贵),在网站和售票处可以预约,有挺多主题,关于里面的商店、裁缝店、同住户(演员)交流,或者是跟着在周边街区逛一圈。可惜我当时没有很多时间,就参加了一个最多场次的“血汗工厂”游。另外,底楼放映室免费播放的20多分钟纪录片也不错,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种族文化的纽约移民后代讲述他们的故事。


住在这里的租户们大多做着服装拼接等劳动力密集活,一家老小的工作生活区域都在这小小的一室一厅里,有些甚至还作为店面供顾客挑选。


1890年,摄影记者Jacob Riis用当时刚发明的闪光灯技术曝光了这些贫民窟的窘境,揭露了藏在公寓楼里的家庭作坊式血汗工厂,集结成摄影书《How the Other Half Lives: Studies Among the Tenements of New York》,这是最早记录纽约阴暗面的摄影书,也算是为后来美国新闻界掀起的muckraking(扒粪运动)奠下基础。


另一个纽约城市历史博物馆可是和前一个天壤之别,坐落在纽约最高级的地段上东区的第五大道Museum Avenue段上,毗邻中央公园。入口就充满上东区的高端大气,一进门还有好梦幻的灯光装置。


里面最好看的也是一电影,20分钟里用三个屏同时描绘了纽约的变迁过程,上城和下城的区别绝对是有如鸿沟。


即使如今下城早已同上城一样整洁干净,一听名字就是文青们的最爱:SoHo, NoLiTa, TriBeCa,可在大街边地铁里,还是能充分感受到这里的贫富差距之大,有很多人依然非常费劲地在这个城市里挣扎生存着,同时还有很多人努力地在这片土地上坚持着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这些是在贫富差距没那么明显,失了业也不会无家可归的欧洲比较难有的体会。(转载自gupansh新浪博客)

网友评论 (0条)

  • 0条记录 当前第1/0页 
评论网友 匿名网友2024-03-29 19-42-28
阿拉斯加极光,低至7.9折!
关于纽约资讯网 | 友情链接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成都途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 蜀ICP备1020028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