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之旅,立减300刀!
首页>攻略游记>美国游记 -- 普林斯顿印象

美国游记 -- 普林斯顿印象

05/16/2012 18:05 发布 类别:攻略游记  |  浏览(8775) 收藏文章

这一天我决定到离纽约不远的普林斯顿拜访我的高中同学李彬。来美国之前,我们已经联系好,她把电话、地址、行进路线等基本信息都提前告诉我,还给了我一个电话卡号,方便我到那边打电话。从纽约动身前,我们又通了电话,我告诉她我的两个相机都已经“罢工”了,只能到那边借她的用。她又嘱咐了我一些细节,让我很感动。有老朋友帮忙,一切就进行得很顺利。


是日我一早便起来,先到第八大街西面的“青年旅馆总部”吃了些面包和牛奶。然后到北面的Columbia Circle地铁站乘坐红线地铁到34街的宾夕法尼亚火车站(Penn Station)。来美国之前我曾经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查到了这个火车站的确切位置,从天上朝下看,发现那是一个圆形顶棚的建筑,很大很显眼。因此我从34街的地铁站出来走了不久就找到了这个位置。进到大厅里,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按照计划,我要坐从纽约到Trenton的火车,在Princeton Junction下。纽约和普林斯顿离得不远,单程一个多小时,因此有不少车,隔几分钟就有一趟。我在电子屏幕上查到时间和车次,然后到旁边一个售票机上把票买好。是off-peak round trip的那种类型的车票,也就是往返票一起买出来,而且要避开高峰期乘车 -- 典型的差别定价方法。我不太放心,又问了问旁边的一位老奶奶,老人家很热心地给我讲解。等了不久,我就进站上车了。车上人不多,因为早上高峰期已过。印象中当时是9点钟左右。


车向西行驶,不久便开出了曼哈顿。眼前是纽约郊外的景色,不过白茫茫的一片略显单调。乘务员大叔拿着“钳子”来检票,然后在乘客座椅后面贴一个小条,表明这位旅客的票已经查过了。窗外的田园风光幽美恬静,有不少别墅,这当是众多中产阶级的住所。这样的景色和中国有很大差别。在中国,铁路大都穿越穷乡僻壤,远的不说,就是从北京站出来,还没有到丰台,两边就都是破旧的平房了。从城乡差别角度看,美国要比我们均匀得多。


车子在路途中要经过十站,不过都很小,上下车的旅客人数也不多。50分钟左右就到了Princeton Junction。下了车,按照李彬事先给我的描述,我找到了那个连接Princeton Junction火车站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小火车。这个车是免费的,主要是方便往来于两地的人们。但不巧的是,由于积雪已把铁轨覆盖,入口处挂着“Service Suspended”(服务取消)的牌子。我只得在旁边的候车室给李彬打电话,她说要找个车过来接我,让我在原地先等一会儿。放下电话,我遥望窗外,发现不远处有一大巴车,上写Shuttle Bus。我跑过去一问,才发现由于铁路不通,火车改汽车了。真敬业啊!我赶快和司机打个招呼,告诉他我去打个电话,马上回来。我飞奔至刚才的那个候车室,想给李彬打电话告诉她不用过来了。发现此时没有零钱了,情急之中,发现旁别还坐着俩人,赶快和他们换了几个quarter(25美分的硬币)。电话之后再飞奔回去。车上人还不满,我在门口处坐下了。


大概十几分钟之后,车便停下了,旁边就是那个小火车的终点站(Dinky Station)。我下车之后便在前面的路弯处等待。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便进入我的视线。记得上次和李彬见面的时候还是在天津的聚会上,一晃两年多了,不过她看起来没什么变化。我们在车站旁边的小商店里买了一点饮料,然后她便带我沿着前面的那条坡路缓缓向上走去。


普林斯顿的建筑是很有特色的,哥特式的房子让人联想到《哈里波特》中的城堡。加上白雪的映衬,更加带着几分神秘气息。一路上,李彬向我讲述了这里学生平时生活有趣的故事,比如抽签分配宿舍,毕业生栽种常春藤等等。走了很久,先是穿越几个城堡式的门洞,然后右转经过Nassau Hall(这个相当于北大办公楼礼堂,校长待的地方),Chapel(学校的教堂),国际关系学院,计算机学院,最后到达李彬所在的实验室楼,那是一个叫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地方。


参观了一下她生活和战斗的场所。感觉硬件设施和国内理工科实验室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格子工作区域(Cubicle),旁边还有自己的名字标签。看到她桌子上堆着不少论文,顿生亲切之感。时近中午,她要去上课,便问我是否有兴趣也去听,并拿给我一张课表。我正求之不得。恰好计算机楼就在附近,于是便挑了一节“计算机语言”的课。如此这般我便扮演了一把“留学生”的身份,混在一群老外之间,专心致志起来。


课堂很活跃,学生不懂就问,老师有问就答。这种讨论式的教学很有感召力,比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干说更有效率。他们那次课用的是投影仪和胶片,显得有点儿原始。不过所讲的理论很枯燥,我也没太听明白,于是坐了一会儿便出来了。


教室门口的墙壁上贴了很多普林斯顿的名人事迹展览,这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左右了人类的发展历程。有人说,普林斯顿大学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这话不错。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小镇里,传承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文化。远离了外面世界的喧嚣,人们得以静下心来将好奇心和创造力向未知的领域尽情地延伸。有时候想,这里才是真正做学术的地方。置身其中,我被这种神圣的氛围深深感染。


楼里面有计算机系的图书馆,我进去转了转。在一个桌子上,看到了几本中文参考书,好像是电子学方面的。这应当是中国留学生的物品,千里迢迢从家里带过来的。计算机可以免费使用,我上了网,访问北大BBS。登录之后的界面却让我吃惊不已。王选院士几天前病逝,北大师生正准备开追悼会呢。这位中国的“当代毕升”在汉字排版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我今天在电脑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要感谢王选先生的。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然后李彬带我到学校北面的Nassau Street去买午饭。那是一家日式的餐馆,感觉生意还不错。我们定了寿司等食品。等待过程中,李彬为我讲述她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购物困难是最大的不便,因为离市镇中心太远,所以她每次都要搭朋友的车过去,然后买上十天半个月的生活必需品。不过她奖学金是很丰厚的,因此无衣食所累,“一心只读圣贤书”即可。学习压力很大,当时她正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被她戏称为“struggle in”,争取在普林斯顿生存下来。站稳脚跟,然后再“struggle out”,顺利毕业。每周要和老板谈话,如果表现总不好,就要担心被踢出局了。所以那边学生其实是很辛苦的。这让我联想到国内的情况。我们的硬件条件其实不比人家差,但缺的就是这个激发潜能的“软环境”。我周围好多同学每天过着闲散无聊的日子,乐哉悠哉,但就在这种态度差别之间,我们已经落后于人家很远了。中国大学生现在集体“贬值”,我们难道不该好好反思?


我们把买好的午餐带到了她的实验室。恰好我另一个朋友宋姗姗 -- 当年耀华试验班的强人,也在同一楼工作。于是把她请来和我们一同聊聊。宋姗姗的日子显得更滋润,听说她买了好多衣服(哈哈)。我们天南地北的侃了很久,提到了不少旧日的同学。由于我们三人高中同校,所以朋友圈子有不少交集。那边的生活有时挺孤独的,纵使学习氛围好,但却并非是长久相依之处,当然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人除外。这两位美女归国心切的情绪是溢于言表的。


在实验室里照了几张相片,然后就出来了,彼时是下午两点左右。随后李彬便陪同我游览校园,并且担当起摄影师的职责。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她,因为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很多细节是靠这些照片回忆起来的。我们从她的实验楼出来,先到北面Nassau Street上的一家小店里吃冰淇淋。店铺虽小,但名声很大,因为这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吃冰淇淋的地方,墙上有幅黑白照片为证。以此为背景,和旁边的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 -- 她母亲的原话是“纯”普林斯顿女孩 -- 一起合了张影,这是我此次美国之行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返回校园,我们路过国际关系学院。白色大楼前面的水池中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夏天总有不少小孩子在此嬉戏玩耍。普林斯顿的国政系是很有名的,在全美能排进前几。但是他们有部分观点是“反华”的,所以大陆这边对他们的宣传报道相对较少。向前穿过一个红色的券门,我们来到First Campus Center,这其实是一个学生活动中心,是放松、交友、吃饭、健身的不错去处。从此处出来,我们又进入一个实验楼里,那里面有一个超级庞大的地球仪让我印象很深。随后我们经过一带林区和几栋哥特式的房子。那对相向的老虎雕像很有意思,我还爬到一只的背上去照相。之后我们向北行进,经过一对漂亮的白色建筑,来到Nassau Hall。研究生院在这里面,李彬带我进去拿了一些材料,那里的老师很热情。我好久没有遇到这么热情的“教务”老师了。我们在前面的小广场上驻足良久。每年夏天学生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会穿着漂亮的学士服在这里集会,听校长讲话,她们的父母亲友也都会赶来参加。北面的那个门很有意思。传说学生在毕业之前“胆敢”穿越此门,便永远无法获得学位。这种“魔咒”式的传说虽然荒诞,但学生们还是不敢“以身试法”,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这个“神秘之门”的故事便代代相传。这多少反映了一点普林斯顿学生心态上的可爱,不像中国的学生,什么事情都敢做。


从此处向西走不久便是校园商店,买了些明信片之类的东西。那里面有普林斯顿的旗帜,颜色恰如一本书的名字 -- 《红与黑》。老虎是这个学校的标志,听说以前是崇拜狮子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信”老虎了。向南穿过几个城堡门洞,再向西走,路过宋姗姗以前的宿舍,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别墅。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有车经过,他们一定会停下来,让行人先通行,对于秩序的遵守俨然已经成为习惯了。再向前转个弯,远远望去,便可看到普林斯顿的标志性建筑 -- 1886 Memorial Building(一个纪念塔)。这是学校最高的建筑,南面是高尔夫球场,很开阔,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改成滑雪场了,几个小孩子在玩。走到Memorial Building跟前,本来想上去俯视普林斯顿全景的,但被告知上面已经锁了。很有意思,每年快考试的时候,这里也要锁上,以防止学生由于压力太大跑到这里“寻短见”。再向前走不久就是李彬的宿舍了,好像这里是研究生集中居住的地方。依旧是城堡式的房子,很安静,前面是一个小院落。李彬和另一个中国女孩一起住,条件还不错。屋里贴了很多“福”字,透出浓郁的中国气息。我们坐下休息了一会儿,讨论了一些计算机系统结构和C语言的问题。因为她当时做的课题要涉及不少编程的工作,所以要在这方面做很多练习。待了一会,她便带我到下面的餐厅去吃晚饭了。那是一个类似于中世纪教堂的餐厅,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历任研究生院院长的画像,很神圣的感觉。晚餐很丰盛,是自助性质的,陆续有不少中国学生来到我们桌,大家凑在一起吃。他们说平时吃饭的时候中国人都很习惯地坐在一起,显得“很团结”。老外称之为Chinese Table(中国人的餐桌)。门口还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的牌子,这可能是吃饭时也不能忘记学术的意思吧,呵呵。


出来已是晚上7点钟。路过一尊雕像,好像是一个很牛的院长。纪念意义不亚于北大的蔡元培。回到李彬宿舍,就要收拾东西准备道别了。她联系了一个同学,开车一同送我到Princeton Junction火车站。道路两边很黑,我后来看地图才发现,这条路是Alexander Street,右手边正是前面提到那个高尔夫球场。


在车站道别。相信这一天在普林斯顿的生活会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印象之深部分源于美妙的经历和周遭的环境,另外部分则源于老朋友李彬的热情招待。这里再次感谢她,也祝愿她在普林斯顿的学习生活能有更深刻的回忆和美好的感觉,早日拿到博士学位。登上月台,不久便搭乘上驶往纽约的列车。旅行还在继续。(转自新浪博客威廉小王的博客)

网友评论 (0条)

  • 0条记录 当前第1/0页 
评论网友 匿名网友2024-03-29 19-10-48
阿拉斯加极光,低至7.9折!
关于纽约资讯网 | 友情链接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成都途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 蜀ICP备1020028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