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之旅,立减300刀!
首页>攻略游记>走遍美国系列------纽约掠影

走遍美国系列------纽约掠影

06/30/2011 15:40 发布 类别:攻略游记  |  浏览(3307) 收藏文章

    断断续续写了几个星期,才把纽约的游记补上了。中间无数次翻看照片,或是上网搜索,或是闭目回忆,努力想找回两年前的感觉。

    游记这东西真应该是即游即写,很多感受或是激动是非常短暂的,不写下,就消散在记忆的尘埃里,虽然存在,却无法追寻了。

    纽约之行是我在美国第一次自助旅游行程安排得太紧,在回去的飞机上脚肿的已经穿不进鞋里了。但经验是宝贵的,而且我在短短三天里把纽约的重要景点玩了个遍,回想起来充满了自豪。我想这也是自助游的乐趣之一----成就感!

    趁现在动了笔,准备一口气把在美国这三年没写的游记都补上。

    纽约,纽约.在大部分人心目中, 它比华盛顿更象是美国的代表。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 牵动全球经济动脉的华尔街,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 而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曾经伫立于曼哈顿下城的双子塔不复存在, 那片现在被称为”GROUND ZERO” 的废墟为这个城市添上了一份悲壮的色彩.

    2003的国庆节前一天, 我等候在汽车站, 下午强烈的阳光使我刚从出四面无窗的实验室出来的眼睛很不适应, 肩上的书包里没有课本或是饭盒, 紧紧的塞着简单的行李。那时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之后三天的纽约之行上.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即将不再只在想象中,而将变成我的记忆和照片.

   当公共汽车驶近机场时, 侧面飞来三架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 它们离地面如此近,以至于我能通过玻璃窗看见飞行员的脸, 那一刻,我几乎怀疑他们会撞上公路. 因为临近节日,机场的安检也格外严格. 机场广播不停的提醒人们注意可疑行李. 可见在911之后,美国人原有的安全感消失了, 在这点上它几乎和珍珠港事件的效果相当.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夜幕阑珊下的纽约出现在我的脚下,我很幸运,从窗口望下去,正好看见了哈德逊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我默念道: 纽约,我来了.

    跟随机场的指示牌,我总算没在拥挤的人群中迷失方向. 和Donna约好在PORT AUTHORITY见面,但当我找到SHUTTLE站时,发现没有到PORT AUTHORITY 的车,只有到中央火车站的. 幸好之前研究过地图, 知道两个地方都在42大街上. 也没有别的选择, 只好硬着头皮跳上车.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颠簸,灯红酒绿的纽约终于展现在眼前. 中央火车站在外面看起来更象是个博物馆. 前面有一个骑士的雕像, 马的前蹄高高抬起.夜色中虽看不太清, 但是那份气势立刻使我感受到了纽约的霸气。

    42街上人流穿梭, 如果忽略人种和语言, 我真以为回到了广州的步行街。刚走进中央火车站,我就被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深深震动了. 见过不少火车站,新的旧的,不外乎是大理石地板砖,自动扶梯, 干净就是我的最高要求.但是, 中央火车站简直是一个艺术品。高高的穹顶上是蓝色的油彩, 代表着天空。十二星座辉映在这永远湛蓝的天空. 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奇观在艺术家的画笔下实现. 弧形的拱门, 粗大的罗马柱, 这份古典的建筑风格为这儿平添了一份安定的氛围.设计者大概是刻意要让行色匆匆的人们这里得到精神的休憩.

    Donna在电话里说来接我. 火车站门口有一群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人, 我没敢在外面等, 隔着玻璃门向外张望. 不一会儿Donna来了. 他乡遇故知,兴奋就不用说了.从上飞机起提起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在联合国实习的她,穿着已经和学校里已经大不一样了,透着成熟的白领气.

    我们走在拥挤的人群中, 正兴奋的说着各自的见闻. 迎面来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白人小伙子竟突然伸出手来抓Donna的手腕, Donna反应迅速地躲开了, 但把我们的吓了个够呛. 看来纽约的治安差是名不虚传啊.

   在路上还碰见了三个骑警,一大堆人围着照相,我自然也露了一小脸。

    Donna住的公寓在170多街,需要坐地铁. 刚走下楼梯,就闻到一股臭味. 纽约的地铁和这个城市的名气实在太不相称. 地铁站又旧又脏, 看起来好多年没打扫了. 地铁象陈旧的火车车箱.比起广州的地铁来, 象是差了半个世纪。

   Donna住的地方是墨西哥人聚居的地方. 房间不大,结构也有些奇怪,但租金不便宜.在大城市生活真不容易啊. 洗漱之后已经是午夜.楼下的墨西哥人竟然开着录音机高声歌唱起来, 真不知道Donna每天是怎么睡的。还好这一天太累, 在震天的音乐声中我竟然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七点多就醒了. 虽然平时我是最爱睡懒觉的, 但是只要是出门旅游, 我必然是不需要闹钟就能早早醒来, 就象儿时的春节.

   大街上格外安静, 夜猫子的墨西哥人大概都睡觉了. 在肯德基吃过早饭,我们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 自由女神. 正好又是七月四号,倒是很有意义. 从170多街到1街, 我们坐地铁纵穿了几乎整个曼哈顿岛. 出地铁站没走几步就看见了哈德逊河和远处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 也许是在太多的电视和照片看见过她的芳影,一旦真的在眼前,却有些不敢相信了。因为国庆节的原因, 安检格外严格, 检查口外面有荷枪实弹的士兵, 还停着好几辆装甲车。

    渡船首先向STATEN岛开去, 站在船头, 自由女神越来越近. 大家都在找着最佳位置照相. 这座已成为美国象征的塑像是法国人赠送的礼物,据说是以雕塑家的母亲为模特创作的, 她左手托着宪法, 右手高举火炬, 头带桂冠, 日夜注视着哈德逊河和曼哈顿岛. 塑像内部有电梯可以直通顶部, 桂冠的位置其实装有窗户,晚上里面的电灯点亮, 使得自由女神在黑夜中也依然明亮.  STATEN岛不大, 有一些铁制的名人雕像, 不限于美国的, 我看到一个是EIFFEL的。从STATEN岛再上渡船, 到自由女神所在的LIBERTY岛. 九一一之后, 自由女神内部就关闭了公众参观. 绕着基座走了一圈,近距离仰视自由女神, 她的脸部轮廓有古罗马雕塑的特点,端庄大方。 距离太近,反而倒不好照了, 在离岛的渡船上大家又纷纷举起了相机.

    和自由女神像相对的还有一个叫ELLIS的小岛. 是美国移民博物馆的所在地. 当年新移民乘船到达纽约,他们首先被隔离在这个岛上进行检疫, 为防止他们带入流行病.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就在这里遥望着一河之隔的新世界. 原来的检查大厅现在陈列着当年的移民带来的各种东西, 行李箱, 衣服. 在二楼我找到了一张中国女孩的相片, 她是19世纪末从福建乘船来美国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移民.想来她的子孙后代现在大概已经遍布美国了。

   从渡船回到岸上是一个叫BATTERY PARK的公园.有一大群身着华盛顿时期军服的盛装老兵. 看来刚刚举行过什么庆典。纽约的街道按数字排列.越往北数字越大, 最南靠近哈德逊河的就是一街。从这儿出发去世贸遗址只有几站路.当我们来到这个这个在一日之间从世界上最有名的摩天大楼变为最著名的废墟的地方, 在最初那一刻, 我们并没有感到预想的震惊。这儿看起来就象在中国大城市里最常见的建筑工地, 周围用铁丝网围起来,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走来走去。我有些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走近才看到铁丝网上一个白色的石牌刻着911遇难者的姓名, 还有一束寄托哀思的鲜花。远处一面墙上画着美国国旗。环顾四周的如林高楼和匆匆来去的人流车流, 一切显得那么真实和平静.。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然而,正是我脚下这块地方,在两年前的那一天, 弥漫的烟雾, 冲天的火焰,倒塌的双子塔, 惊慌的人群。曾经认为不会改变的生活秩序刹那间坍塌了,整个纽约都笼罩在爆炸之后的尘雾尘埃中和惊慌失措的气氛里. 这时我忽然感觉到GROUND ZERO这两个简单的词中蕴藏的那份凄凉和悲哀。

    从GROUND ZERO到华尔街只有几个街区. 这条狭窄的街道是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富于古罗马风格的浮雕正门就在街的中间。街道的宽度只能容一辆车通过. 因为是节假日,显的冷冷清清.街口是一座高高的哥特式的Trinity教堂,更使得整条街显得拥挤和封闭.

    从华尔街出来是一段颇有些中国的商业街感觉的临河大道, 两边有卖各种小吃, 看起来象是意大利风味的。我们买了两串烤肉,边走边啃,悠然的逛着,看着两边各种肤色语言的人擦肩而过, 在河上停泊着游船,这儿就是繁华的南街码头.我们下一站是布鲁克林大桥。在伫立于哈德逊河上的数座大桥里布鲁克林是最有名的。这座双层的大桥中间是用木板铺就供行人使用的,两边则是给来往车辆用的。长长的车龙缓慢的移动在这座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的桥上。在1883年初建成之时,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直到现在,它的哥特式的双拱门还是纽约的象征之一。布鲁克林桥上是观赏曼哈顿全景的最佳地点。我们步行到双拱门,回头便看见整个曼哈顿展现在眼前,层层林立的高楼大厦就像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和哈德逊河上一望无边的开阔正好形成了对比。如果不是烈日炎炎,我们真想多留一会儿。

    从布鲁克林桥上下来,我们在一家星巴克稍作休息。窗外是纽约的市政厅,法院等一片建筑群。美国虽然充满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似乎所有的政府建筑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仿古的建筑风格,给浮华漂泊的现代都市增加了一份稳定和归属感。

    来纽约自然少不了去中国城吃中国菜,这也许就是一份割舍不断的乡情。走在酷似中国小城市的中国城的街道上,耳边飘来混杂着普通话,广东话,福建话的南腔北调。一阵阵海鲜的腥味让我仿佛回到了熟悉的中国菜场。在一家广东菜馆坐下,点了一汤两菜,悠悠的美餐了一顿。举箸停杯,眺望窗外,真是不知今夕为何夕,且把他乡作故乡。

   与中国城比邻的是Little Italy, 纽约城有着深厚的意大利文化的传统,这也是纽约人引以为豪的。但是随着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很多人在担心这一传统会逐渐淡化。从画栋雕梁的中国建筑到雕花玻璃窗下的意大利咖啡座,仅仅是一街之隔,却好像是跨国旅行。路边的小店挂着意大利腊肠,一阵阵飘出新烤面包的香味。喝着咖啡的人们悠闲的看着来往的行人,我们装点了他们的午后时光,而他们也构成了我们寻找的风景。想起了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沿着著名的第五大道,我们向时代广场走去。第五大道两边不仅有GUESS, COACH这样的名牌店, 也有OLD NAVY这样的大众品牌. 抬头一看,帝国大厦伫立在街的尽头. 曾经风光无限的帝国大厦一度被双子塔抢去了风头, 然而现在它又恢复了往日的王者地位, 或许是”SLEEPLESS IN SEATTLE”里那个在大厦顶上的约会依然触动着人们心底的那份浪漫情怀吧.

    等我们到达大厦底下,却被告知今天纽约市长等政要将在这儿观看国庆焰火,所以对公众关闭了。在曼哈顿的城市森林中想找一块地方看焰火还是很不容易的。帝国大厦上不去,我们转到时代广场。此时正是华灯初上之时,色彩缤纷的霓虹灯,闪烁变幻的广告牌勾勒出我们在电视上所熟悉的时代广场。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喧嚣嘈杂的音乐人声,置身其中我却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那一句“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回到住处,隐约还能听见烟火的声音,只可惜它那斑斓的身姿却藏在了层层叠叠的高楼后面。不过楼下的墨西哥人也不甘寂寞,给我们来了场小型的焰火表演。在美国的第一个独立日,我就在噼里啪啦声中沉沉睡去了。

    一觉醒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楼下的马路上留下了昨晚“焰火晚会”的战场。我们乘坐地铁前往时代广场。大概整个纽约都是晚睡晚起型的。这时的时代广场和昨天晚上的热闹截然相反,冷冷清清的只有稀落的几个行人和偶尔驶过的几辆汽车。时代广场由纽约时报得名,1924年搬迁到现址。这儿座落着百老汇的剧院,世界著名公司的办公楼,每年新年前夜在这儿的庆祝活动吸引着全美国的观众,落下的金苹果年年都点燃了新年PARTY的高潮。

    一大早来到时代广场是为了买百老汇音乐剧的打折票,我一直心驰神往的PHANTOM OF THE OPERA就在MAJESTIC 剧院上演。来到卖票点,竟然已经排了几十米长的队,看来百老汇的魅力依旧。看这样子排队要好一阵子,我们只好放弃了,准备晚上再来碰碰运气。转头之际竟然看见一个三九的广告牌,在一堆英文的广告牌中格外引人注目,赶紧拍照留念。

    沿着42街向东,走过MADISON 大道,第五大街,当又看见哈德逊河岸时,我们就来到城中之国的联合国总部。这块一公里见方的地方1952年由美国赠送作为联合国的永久办公地点。因为是节假日,联合国大楼前没有升旗,只有一溜光光的旗杆。广场上有那个著名的手枪雕塑,扭曲的枪管代表着对战争的厌恶。参观者的入口在后门,门卫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还笑着用中文给我们打招呼。看来联合国的门卫也不简单啊。

    经过安检进入大厅,先和墙上六位秘书长的画像合了个影。联合国的参观由导游带领,大概半小时一批。我们的导游是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漂亮黑人姑娘。在对联合国概况进行过简要介绍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等几个大厅,在走廊上陈列着各国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中国的是于1974年赠送的象牙雕塑。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山水,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精雕细琢,入细如微。联合国大会厅看起来和电视上的一样,每个位置前面有国家的名牌,话筒,同声传译的耳机。我们本来想找中国的位置,可惜参观时间不允许。走在这个国中之国, 整个地球好像被压缩在一起,那些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名,好像只是咫尺之遥。其实人类生活在这个孤独的星球上,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三国演义的开篇一句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未来也许会有一个真正的“联合”国呢?Donna还给了我一张联合国的邮票,据说只在联合国这一亩二分地上有用。这儿的邮局大概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了。

    从联合国出来已近中午,在附近的一家SUBWAY简单吃过午饭,我们向格林威治村进发。这儿在上个世纪初逐渐成为改革者,艺术家,激进思想者的聚集地。现在它依然保留着部分的传统,当然今天提到格林威治村,人们更把它看作是纽约大学的学生村和同性恋者的社区。从摩天大楼阴影下的42街来到酒吧环抱,道路蜿蜒的格林威治村,周围的人群也从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变为背书包,穿T恤的年轻人,他们或在路边小店驻足观看,或在咖啡店悠然闲坐,或是在 WASHINGTON SQUARE PARK的长凳上蒙头大睡。这种闲适和温情的氛围让我们倍感亲切。也许42街或是第五大道表达了纽约作为国际化都市的豪华和大气,但却免不了有些缺乏人情味,格林威治村的生活气息却让人如沐春风。坐在公园的一角,看着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树荫下读书的学生,和小道上散步的情侣。我们只觉得快忘了一天的行程,忘了下一站去那里,只想在这有轻风有阳光的午后,在这陌生却温暖的他乡,睡一个香梦沉酣的午觉。说到同性恋社区,我们可能是比较眼拙,并没有觉出什么不同。

    从格林威治村走出不远,就到了著名的SoHo. 说到SoHo,想到的另一个词就是小资。纽约的SoHo和伦敦的SoHo并没有关系,它的全称是"SOUTH OF HOUSTON"我的确是看不出这与小资有啥关系.纽约的SoHo和格林威治村毗邻。这儿出名的是现代艺术画廊和颇具特色的商店。因为是国庆节休假,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门。不过从橱窗里看到那些精致的艺术品和养眼的衣服也是不错的享受。我喜欢SoHo的建筑,精致的小楼,古朴的街道,据说在格林威治村有大量人口涌入,艺术气氛开始淡化之后,纽约的艺术家们便移居到这里。当SoHo开始出名,他们发现这儿再也不是能远离世俗的天堂,又开始了新的迁徙。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的艺术家们在和世俗的战斗中总是且战且退。净土难寻啊!

    我们第二次来到帝国大厦。大厦入口处有两个门,大厦住户从专用畅通无阻的进出,参观者的入口却排了大概五十个人的队。可能昨天不少人都被堵在了门外。当我们随着人流走进大厅的时候,迎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壁画,帝国大厦耸立在纽约地图上,光芒万丈的阳光成为大厦的背景。在1931年建成时,帝国大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86层。如今虽然世界第一的名衔不在,但它作为纽约乃至美国的标志物之一,风采依旧。走进大厅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乐观估计了情况。排队的人比想象的还要多。我们被领到走廊继续排队,糟糕是好像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走廊的尽头除了人头什么也看不见。四十分钟,我们几乎在大厦里面绕了一整圈之后,终于来到了售票处的门口,像国内很多景点一样,在一幅帝国大厦的画前照相。我们对这镜头摆出POSE微笑时,发现房间里排队的人一点也不比外面少。工作人员用活动栏杆把人群隔成了之字形。黑压压的人群看不到头,真难得大家都那么耐心。前面有些小孩子坚持不住,已经坐在了地上。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买到了11元的到顶楼的票,从售票处出来,我们又开始等待排队上电梯,保安在数每次上电梯的人数以防超载。

    终于轮到我们上电梯了,站了快两个小时的脚已经要失去知觉了,但是一想到马上就能从86层楼上俯瞰纽约了,似乎又生出了力量。只花了不到一分钟左右我们就到楼顶,电梯速度很快却很平稳。在这儿每个人要通过安检,现在在美国安检似乎是无所不在。在等待安检的时候,碰到一个从塔吉克斯坦来的教师。他在纽约学习一个月,买了纽约旅游的通票,正按照票上的景点,一个个玩。我好奇地问他,他们是不是也说俄语,他说塔吉克有自己的语言,很多风俗习惯也和俄罗斯不一样,我想难怪前苏联最后解体了呢。

    通过安检之后,我们上了另外一个电梯来到顶楼,这儿是一个礼品商店,外面的露台用钢丝全部围了起来,站在露台上,大风吹得我眯起眼睛。向右看在雾气中可以隐约看见哈德逊河上的自由女神像,前面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上城中一大块绿色是中央公园。尖顶的克莱斯勒大楼近在咫尺。从铁丝网的格子里向下看,在拥挤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森林只留下狭窄的视觉空间,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看起来的移动的玩具。终于站在了帝国大厦的顶上,可是在这拥挤的人群中,大概不是个适合Sleepless in Seattle 里那样的浪漫约会的地方。在礼品商店里,我买了一个帝国大厦的小模型。本来我对旅行纪念品一般是不太感冒的,但这次我要给自己一点纪念,为了这两个多小时的排队。

    没想到下楼也要排队,我在走廊里看见了我们的照片,25元实在是太贵了,我们只好把它留给帝国大厦作纪念了。当我们走出帝国大厦,外面的队伍还是那么长,看看手表,我们在这里已经站了整整三个小时了。

    在时代广场吃了一顿牛肉面,感觉双腿开始恢复知觉。在MAJESTIC剧院的售票处,我们被告知,只有100元一张的包厢票了。对于两个穷学生来说,实在太贵了。加上这一天马不停蹄的行程,我们最后选择回家。有点遗憾也不是坏事,因为我知道我会再来的。下一次,我一定会坐在剧院里欣赏那如梦如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和荡气回肠的天籁之音的。

    在纽约的第三个清晨,天气凉爽,出门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脚已经有点塞不进鞋里了。不过,行程不变。
8点半,我们到了洛克菲勒中心,这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投资建造的大型商业娱乐和办公建筑群。在到洛克菲勒中心的路上,我们还碰巧看到了NBA总部,楼下是一个主题商店,门上还有一个篮球筐。我也装模作样的摆了个投篮的姿势照相。

    洛克菲勒中心的正门位于第五大道旁。以G.E.办公大楼为中心,面向它的右侧为英国大使馆,左侧为法国大使馆。二者之间的人行道上排满长凳,后面是海峡花园。在海峡花园与G.E.办公大楼之间的广场,有世界各国的旗帜飘扬,因而被称为花园国家。到了夏天,广场成为露天自助式餐厅,而黄金雕刻的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也因五颜六色的喷泉点缀而光彩夺目。洛克菲勒中心的东侧与地下连结,全长约3公里,构成了大型地下商店街。NBC广播公司的总部就在G.E. 大楼,每天NBC的早间节目就在广场上直播。

    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江西电视台每天放一集走遍美国。我当时被它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其中一集,Susan 和Harry, Michelle在中央公园乘坐马车,那时我是多么向往有一天我也能坐着马车在中央公园里倘佯。人生真是充满惊奇。九年后我真的来了。

    如果只给我选择一个喜欢纽约的理由,我一定会选择中央公园。在曼哈顿中心的高楼大厦之中,中央公园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匆匆奔波的人们有一处憩息放松的乐土。中央公园从曼哈顿中城一直延伸到HARLEM, (从50多街到110多街) 。在公园里,绿树掩映,碧水荡漾,你可以在绵羊草地上晒日光浴(当然你得穿比基尼),也可以在棒球场上打一场比赛,在秋千架上,人工湖边消磨一个午后,或是在林荫小道上跑步骑车溜狗。当然还有我的FAVORITE, 坐马车周游中央公园。

    在中央公园的门口,一溜儿的马车一字排开,白色的车箱上装饰着彩色的花束,连马头上也插着彩色的穗子。34刀的价格不便宜,但少年的梦想是无价的。马车从公园大门的骑士塑像出发,先走上了繁忙的马路,马车和汽车并行。马车转向进入公园,只是一条街之隔,却象是到了另一个世界。驾车的大哥开始介绍中央公园,可惜那时的英语不够好,很多部分都没听明白。但记得他指着远处两个并列的尖顶双塔说,那在很多电影中出现过。听着哒哒的马蹄声,沉浸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中。真的很难相信离这儿不过几条街的地方就是高楼群立,繁华忙碌的曼哈顿。不得不佩服纽约人的魄力,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中央公园里没有任何的宾馆,饭店,写字楼,一切都归于自然,除了绿树鲜花,蓝天碧水,就是享受其中的人们。如果说高楼大厦是纽约绚丽华彩的外表,那中央公园就是她沉静温情的心。因为面积广大(843英亩),又没有大门,中央公园也成为流浪汉的天堂,天黑之后不太安全。中央公园的北端,由于靠近著名的黑人区HARLEM, 一般人都避免经过。不是种族歧视,但从110街到125街的HARLEM的治安的确是大家都谈之色变的。

    在中央公园两侧是纽约最昂贵的居民区,居住着纽约的富豪们。街区两边是一栋一栋公寓楼,一层的铺面是鲜花店和各具特色的咖啡吧。这里的公寓建筑有些年头了,但看上去建筑保护得很好,整洁而韵味十足。街上行人很少,路边各色的花朵盛开,氛围惬意而宁静。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快餐店,解决了午饭。

    在纽约的最后一站是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国听说它,多数是在历史书上讲到某某文物,之后就注明被八国联军掠夺,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今天我们竟然要在异国的土地上才能看到郑板桥的竹子,唐伯虎的扇面,实在是兴奋中夹着遗憾。

大都会博物馆建于1895年,有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的展区。(1英尺=0.3米)。这里展示了从古埃及的石刻到现代的金属雕塑,从欧洲油画到中国山水画,从古罗马的雕塑到苏州园林的无数展品。门口的台阶下经常有街头艺人的表演,逛累的游人有时就坐在台阶上看场现场表演,当然你如果觉得好的话,也会往他们的帽子或是铁罐里扔上几个美金。我去的那天就有一群黑人在表演有点像杂技之类的街舞。似乎观众反应还不错。

    我是比较缺乏艺术细胞的,想当年在初中时美术得的唯一一个优还是我用数学作业和人交换来的。我画的线好像不是直的就是折的。在芝加哥的美术馆曾经看过莫奈的风景画,我想那是我能理解的艺术,浓墨重彩铺满了整个画面,却有一种平衡的内敛力。站在他的画前,仿佛在躺在鲜花烂漫的花园闭眼聆听微风轻吟,满足而平静。芝加哥没有梵高的画,却有不少毕加索的作品,可惜我的愚钝眼光实在是欣赏不了那由不规则色块组成的画。

   大都会的确是名不虚传,这儿竟然有半个展厅梵高的作品,从向日葵到麦田上的蝗群,还有他的自画像。当我比较他和莫奈的向日葵时能感觉到梵高的向日葵里那种强烈的张力,这张力来自近乎扭曲的不平衡感,是画家那不为当时世人所欣赏的才华,是他那无法与社会协调的内心在喷薄。梵高的画传达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生命力,那是一颗高傲而孤独的灵魂在无尽黑暗中的呐喊,正如他自画像上那对忧郁而深邃的眸子对观者所倾诉的。

    当然大都会有的远不止这些。那些工笔细描的宗教画,细致之极,连画中人物衣服的光泽都栩栩如生。古罗马雕塑馆有着玻璃的天顶,阳光透过高高的屋顶投射在那些形态各异的雕像上,令人回想起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兵器馆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盔甲和武器,那些在玻璃柜威武的战士们好像随时准备冲锋,金戈铁马之声仿佛在耳。室内装潢展厅复原了18世纪巴黎数个顶级饭店的房间,这些豪华的家具在任何的细处都极尽奢华。这就是什么叫玩物丧志了。在三楼的露天阳台上展出的是现代雕塑,不过对我来说,这儿最大的吸引力是,站在这里,中央公园的景色一览无余。

     大都会博物馆不是像我这样两三个小时走马观光所能欣赏和体会的。在展厅里常看见搬个小凳子,摊开画夹,专心致志临摹的人。相信从博物馆建成之后,这儿的艺术氛围一定熏陶出了不少画家。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三天的纽约之行就要就结束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只是纽约的过客,我带不走纽约的云彩,但我却不想挥一挥衣袖,怕惊扰了我沉甸甸的记忆。回去的飞机在早上六点。我不愿打扰Donna,于是在拉瓜迪亚机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BAGGABE CLAIM边,我静静坐在一个角落里,观察着一架架飞机带来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我看到了一群从泰国来的学生,他们叽叽喳喳,充满兴奋,也许是初到美国的学生;我看到了像是从东欧来的两家人,孩子们看管着行李车,父母来回搬运着规模庞大的行李,我想他们也许是移民来的;我看到了一对热情的情侣,在我身边相拥良久,让我开始觉得机场的空调似乎格外寒冷。

     终于熬到了飞机起飞,我注视脚下正慢慢醒来的纽约,默念道,我会再来的。对于纽约这样一个城市,你可以找出一千个爱它或是恨它的理由,但你却永远不会忘了它。

  

      标 签: 纽约旅游,美国旅游  

网友评论 (0条)

  • 0条记录 当前第1/0页 
评论网友 匿名网友2024-03-29 13-20-45
阿拉斯加极光,低至7.9折!
关于纽约资讯网 | 友情链接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成都途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 蜀ICP备10200285号-3